年輕時在台灣遇到的德國人給我的印象是, 身材高大、看似很嚴肅與冷漠, 且做事一板一眼的樣子. 但二十多年來在紐西蘭、中國和旅行其它國家遇到的德國人讓我改變對德國人的看法. 在嚴肅與冷漠下, 他們卻有著非常熱情且好客的一面. 這次參加德國朋友的婚禮, 是我們二十年來第一次參加親朋的婚禮儀式, 也是我第一次參加西方式婚禮. 約有98位貴賓參加此婚禮, 全是德國人, 除了我們五位不會說德文的外國人(義大利、葡萄牙人、英國人、紐西蘭人和我)特意從英國飛來參加. 而我是卻是唯一一位亞洲人.
新娘和新郎是我們以前在中國工作的同事, 新郎和外子經常一起踢足球, 而新娘則是我打網球的伙伴(但別小看我, 雖然我身高比她矮很多, 年紀也比她大很多, 我還是可以擊敗她), 因而我們成為很好的朋友. 二年前他們已經辦理了司法結緍儀式, 但因生了小孩和工作繁忙一直推遲到現在才舉行宗教儀式, 當喜訊傳來時, 親朋好友都很高興, 因為大家期待這個婚禮有二年了. 新娘和新郎二人是在大學留學時認識而相戀, 他們二人身材高大, 新娘是童子軍會員擅於運動, 他們倆已有一位2歲多的小男孩(個子也高大!).
他們的婚禮分成4個階段進行, 下午先在教堂舉行宗教儀式, 因為新郎是新教基督徒, 所以教堂則是位於新郎父母鎮上一座歷史悠久, 卻非常儉樸的St Margarethen教堂. 今年歐洲的天氣非常怪異, 已是快五月底了, 仍感覺像是冬天一樣. 就在儀式要舉行前一個小時, 天公不作美, 開始下起綿綿細雨(在葡萄牙, 婚禮時下雨卻是好事); 但這仍阻擋不住前來觀禮的親朋好友.
於是大家紛紛進入教堂內入座, 等待新郎和新娘進場. 教堂內部的佈置很莊嚴和雅致, 長長的紅地毯從門口舖設到牧師的講台, 前方放著兩張椅子背後繫上用鮮花編成的花圈, 每二排座位靠走道的位置, 都繫上用綠色緞帶結成的緞帶鮮花; 座位前面則放置合唱歌詞. 下午2點, 新郎抱著兒子牽著新娘進場, 把兒子交給外公後; 並開始宗教婚禮儀式. 整個儀式以德文進行, 牧師先講一些鼓勵這對新人的話語, 和不論生老病死都要愛著對方之類的話, 只能猜測因聽不懂德文, 和觀察別人的動作, 跟著他們唱詩歌. 接著新郎和新娘交換戒指之後, 樓上有二位教堂唱詩班為這對新人唱幾首他們倆喜歡的歌曲.
整個高雅簡約的儀式進行約半個小時後結束, 新郎牽著新娘步出會場, 就在他們快走到教堂門口時, 小朋友開始在地上撒下玫瑰花瓣. 新郎和新娘撐著雨傘站外面接受賓客的祝福, 因仍下著雨, 所以他們無法與賓客們拍照. 接下來大家開著車子回到新郎父母的家中去進行第二階段.
因為賓客很多, 所以是在車庫中進行這段慶祝, 沒有椅子, 只是酒吧裡常見的高腳桌. 新郎的媽媽、姑姑和嫂子們開始為大家倒上香檳, 為這對新人獻上最美好的祝福. 新郎和新娘這時也忙碌地在跟親朋友好打招呼說笑聊天, 我們與一位新娘的海軍親戚聊起, 才知他的女兒也是嫁給一位紐西蘭人. 就在大家聊得很開心時, 突然間一位新郎的朋友開始用氫氣筒灌起氣球, 然後把氣球交給每一位來賓, 及一張印好他們住址的明信片. 於是大家在明信片上寫上給與新人的祝賀字句, 然後把明信片與氣球綁起來, 準備等回到外面釋於氣球. 一下子五顏六色的氣球飛到車庫頂上, 整個氣氛像是遊樂園一樣, 小朋友們特別高興. 因為下著雨又有風, 於是大家開始討論這些氣球到底能飄多遠, 能飄到鄰近國家如荷蘭、丹麥, 甚至飄到紐西蘭(這可能會是金氏紀錄), 會不會有人撿到明信片後, 寄回給這對新人呢?
接下來則是戶外釋放氣球儀式, 新郎抱著兒子而新娘手拿著一大把氣球, 大家很興奮地走到外面倒數計時, 然後新娘鬆手把氣球釋放到天空去. 等到氣球飄到很高幾乎看不到時, 於是大家準備到下個階段. 因為是在城市Bremerhaven, 今晚所有到來的賓客及新人會住在這裡的一間旅館. 沒有人專門指引婚禮程序, 但好像這些德國賓客都很熟悉整個過程, 不會德文的我們卻沒有感到被忽略, 帶有澳洲口腔的新娘姐姐從昨晚就一直照顧我們. 於是大家開車前往旅館去辦理住宿登記.
婚禮的主場是在晚上六點舉行, 地點是在如田園詩般的森林公園Speckenbutteler內的Marschenhaus. 這Marschenhaus始建於1731年, 曾是一位富有的鄉村紳士住宅, 內部陳設典型的17世紀和18世紀農家農作工具和編織. 如今此地成為一處古色古香且浪漫的婚禮場地. 進入會場後, 發現內部卻是以圓桌(該不會是他們在中國待太久了吧), 桌上中間擺設著蠟燭與鮮花組合的燭台、當日的菜單, 香檳和白酒. 牆壁貼著來賓坐的位置, 全是德文, 新娘的媽媽特意做出小果醬, 新娘寫上每位賓客的姓名, 想找到自己的位置, 得先找到屬於自己的果醬. 幾位侍者端著香檳盤穿梭於賓客之間, DJ播放著音樂來助興.
不久後, 燈稍暗下來, DJ請大家坐下, 於是侍者先端上白色蘆筍濃湯, 之後新郎便以德文致詞答謝雙方父母和親朋好友並宣佈晚宴開始, 翻譯成英文時卻是很短的一句話, 這招也是在中國時學來的. 此晚宴是以自助餐方式, 從多樣義大利式沙拉、烤豬肉、炸魚、雞肉捲、波菜與羊乳酪等等, 幾位侍者不停地為大家倒酒和收走盤子. 頓時在我們旁邊有人拿起餐刀敲著酒杯, 這桌賓客全站起為新人唱起歌來, 然後新郎會親著新娘來答謝, 就連雙方父母這桌也為他們唱歌. 我們和新娘的童子軍朋友坐同桌, 因為我們三人不會德文, 我們以披頭的Yellow Submarine黃色潛水艇獻給新人.
接著DJ給每桌一張紙條, 每桌可點十首歌曲. 最後新郎和新娘起身開始一桌一桌介紹並答謝(有點像台灣的敬酒), 此時就是進入甜點 – 草莓海綿蛋糕. 接下來新郎起身邀請新娘開舞, 之後大家便開始隨著大家點的音樂盡情地跳舞, 有80和90年代的歌曲, Disco, 也有最新的流行歌曲. 讓我們大開眼界的是, 一些上了年紀的男士親戚也上台盡興地隨著音樂瘋狂扭動, 跳起Samba森巴和Salsa拉丁舞. 我們的英國舊同事對我們說, 這種場面絕對不會在英國的婚禮上看到 - 英國男人不喜歡舞動. 每跳完一首歌曲後, 侍者會端上不同顏色的德國Schnapps烈酒來請大家喝. 當然喝完幾杯酒後, 我和外子也加入舞蹈行列來助興. 最後大家搬出兩張椅子, 要新郎和新娘坐下, 然後一群人合力各自把他們抬起來往上空抛, 才結束了整個舞會; 此時已是零晨三點半了. 大家得先在一本空白的留言簿上留言才能離開.
雖然我們和有一半的人回到旅館睡覺時已經過了四點, 大家還是九點半起床與新人共進最後的早餐階段. 早餐用完後大家才與新人告別紛紛離去, 結束了這個非常漫長, 卻充滿著熱情好客和歡樂的德國婚禮. 雖然連續兩晚我們都睡眠不足, 但我們很榮幸能夠參加此婚禮, 一個很特殊的經驗, 真的是超頂級top class!
P.S. 下午時, 新郎的二哥和嫂子過來旅館, 於是我們幾人連同新人到Bremerhaven港口吃冰淇淋. 德國人很喜歡吃冰淇淋!
25 Ma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