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2011311那天剛好是婆婆的生日, 下午我特意請假回家. 我一邊吃午餐一邊看BBC新聞, 吃完午餐後, 我把電視機音量關掉; 隨之打電話與在紐西蘭的婆婆通話. 突然間BBC新聞日本發生近海地震, 於是我轉台到CNN去看是否有從日本傳來的畫面, CNN馬上接上NHK的直播畫面播導地震情況, 及隨後直升機即時從空中拍攝報導海迅速登陸所造成的毁滅性破壞. 這一景象至今仍留在我腦海中, 如同911日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倒塌下來的那一刻, 令我很難想像.

一位在東京長大現今定居於倫敦有十年之久的日本導演Kyoko Miyake, 為了探討日本核電災難的後果, 去探望曾經住在Namie浪江町姑姑, 編導一部My Atomic Aunt紀錄片. 片中專注她的姑姑和其他一些前浪江町居民的命運, 不願放棄天真的希望回到浪江町去重建他們的生活和事業. 導演Kyoko Miyake印象中浪江町金色沙灘和非常友善的小城市, 在童年時她曾在此過著田園生活. 如今浪江町映射出被海嘯徹底摧毁的影子, 因為受到附近福島核電廠發射出來的輻射威脅, 浪江町被迫遺棄, 演變成一座空城根本無法重建. 因而迫使年輕一代到別處尋求一個新的生活, 而年老的居民仍住在臨時避難. 二年後, 福島災難對上萬人的影響仍可感受到.

BBC特別在悼念日本地震海嘯二週年時播放這部紀錄片, 對我們是一個及時的提醒 - 核電的危險性. 為了提供東京和日本工業發展, 浪江町居民早年被告知蓋建核電是絕對安全, 會對這個被認為是死城浪江町創造就業機會和商機. 而如今可能永遠無法重建的浪江町因為核電災難真的是變成了死城.

福島核電廠仍然是地球上放射性最高的地方, 並預計需時40多年, 且耗資幾十億美元來清除. 大約有16萬撤離者仍住在臨時避難, 失去了他們的生計和受到嚴重污染的土地; 可能導致一些土地根本無法耕種. 儘管如此英國政府仍然執意於蓋建新的核電廠, 諷刺的是, 就在日本悼念地震海嘯二週年後, 對這些受害的日本人來說其核災陰影仍未褪, 但對記憶力很短暫的英國政客來說, 福島核電災難早已成為歷史了. 英國執政黨最近也立法通過讓法國公司在英國Hinkley Point蓋建核電廠, 這是英國18年來, 第一次通過蓋建新核電廠.

這些政客對民眾發出警告 - 英國將會面臨燈光熄滅的現實危機等口號來威脅民眾. 而最近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雪, 整個英國温度再度下降到零度以下, 天氣預報預測, 此寒冷的天氣可能一直維持到四月下旬; 這讓英國政客更加信認他們的決定是正確. 並以蓋建新核電廠, 將有利於當地經濟發展, 透過直接就業, 供應鏈和使用當地服務等政治花言巧語來辯護他們的決定.

然而大言不慚的政客和支持核電廠說客, 卻從未提及到英國納稅人得承擔蓋建新核電廠建築和電力花費, 更重要的事, 他們從未談論到如何處理核電所產生的廢物和災難. 要蓋建核電廠能維持一個世紀是一回事, 但核電所產生的廢物對人類及其它自然生命所造成的危險高於一個世紀的100. 長久以來, 有核電國家如美國和法國仍無法從核反應堆選址上, 蓋建長期存儲庫來處理核廢物. 不像是再生能源, 核能的成本不斷上升, 就以目前在歐洲建造唯一的反應爐, 已大額超出原先預算; 遠遠落後於預定的計劃. 專注於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 英國可以在這方面成為領先者, 提供成本削減, 和實質性提振英國的經濟和製造業的增長.

當日本發生大規模地震後, 隨之海嘯徹底摧毀東京電力公司福島電廠6個核子反應爐, 造成日本嚴重的健康影響和環境災難事故, 有核電國家因恐懼馬上對其國家的核電廠進行評估, 但是至今只有德國決定結束其核電計劃曾經支持蓋核電Kyoko Miyake的姑姑和浪江町居民, 福島核災難他們學到了他們慘痛的教訓, 仍有國家依舊提倡蓋建核電廠; 這些政客根本還沒汲取到車諾比和福島核電災難的教訓.

英國政客以威脅口號停電和創業機會立法蓋建核電廠, 台灣政客則是坐井觀天蠢蠢欲動, 而中國則是直接行動, 如今在大連第一核電廠已於二月份開始發電, 還有更多核電廠正在蓋建中. 這些政客們告別了福島事陰影, 將此事件像其它世界32核電災難事故一樣歸入災難歷史檔案. 或許現今的核電科技及操作人員訓練管理比1986年車諾比核電還安全, 但福島事件是因地震和海嘯自然災害造成而引起核電災難,人類根本無法征服大自然, 即使很堅固的建築物也抵擋不住大自然力量. 但這些政客決定賭上我們的生命, 執意冒險與大自然一搏, 他們何時才能學會核電災難的教訓呢?

My Atomic Aunt預告片來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Ufi4132B00Q

 

 

arrow
arrow

    we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